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最新文件

关于印发《天津(滨海新区)人工智能创新 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1-12-22 14:14      来源: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于印发《天津(滨海新区)人工智能创新 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为推动天津(滨海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天津(滨海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并经区委第36次(扩大)会议及区政府第135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将方案印发你们,请照此执行,结合实际推动落实。      

    天津(滨海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先导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12月9日

    (联系人:董青,66707636)


    (此件主动公开)

    天津(滨海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建设实施方案

    为推动天津市滨海新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助推工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将天津市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地、智能创新应用策源地和京津冀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点,按照《工信部关于支持建设北京、天津(滨海新区)、杭州、广州、成都等5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复函》(工信部科函〔2021〕44号)文件批复,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按照“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面向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滨城关于产业智能转型、政务服务升级、民生品质改善的切实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在培育产业集群、推广创新应用、改革体制机制、健全支撑体系等方面率先有所作为、率先形成突破,推动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为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全面赋能智能制造、港口物流等实体经济,建成全域覆盖、全民共享的智慧民生服务体系,加快人工智能在智慧社会治理方向的建设步伐,营造以政策创新带动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环境,探索形成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天津(滨海)模式”。

    (二)工作目标

    按照“11251”战略,总体布局建设天津(滨海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综合支撑力、产业聚集力、创新创业活力、融合创新应用等方面水平和能力大幅提升。

    “1”——聚焦目标引领,共同缔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与服务产业新高地,助力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建设;

    “1”——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构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共性技术和创新服务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

    “2”——围绕特色产业,培育“人工智能+信创”、人工智能基础零部件两大国家级产业集群;

    “5”——创新融合发展,拓展以智能制造、智慧港口、智慧城市、智慧民生、智慧政务为主的五个典型人工智能综合创新应用示范场景;

    “1”——探索先导优势,形成创新政策,打造政策试验田。

    到2023年,天津(滨海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产业生态逐步完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培育10家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建设10个左右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形成100个左右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到2025年,引领我市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民生福祉、社会治理等方面创新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拓展,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与服务产业高地,先导区建设水平居全国前列。

    二、重点任务

    (一)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构建综合公共服务平台

    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推进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的高水平落地,全面推进人工智能应用的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前瞻部署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布局智慧交通设施及城市全域感知体系,完善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先进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底座”。

    在共性技术方面,规划建设全栈自主创新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公共数据素材集、算法库和开发训练中心,为各类需要开发、标注、训练、推理等功能的中小型企业提供算力资源、数据素材、线上体验和验证环境,降低人工智能开发者技术门槛和中小型企业AI应用开发门槛,促进围绕原创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框架开展行业应用创新。

    在创新服务方面,推动企事业单位加强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及标准体系构建,围绕知识产权服务、行业交流等方面,打造人工智能领域创新服务链,满足智能化转型发展需求。支持“北方声谷”、华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构筑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补链强链培育国家级产业集群

    1.培育国家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集群

    着眼人工智能、5G等领域与信创产业的融合发展,依托“中国信创谷”,全力打造“代表天津、引领中国、走向全球”的国家级信创产业集群。重点支持飞腾、麒麟、南大通用、曙光、中国长城、超算、360等行业龙头企业,打造涵盖“CPU+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整机终端+超级计算+信息安全服务”的信创全产品链条。借助“芯火”双创基地(平台),打造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和以集成电路产业为核心的信创产业集群。支持飞腾、海光、芯海创等企业,突破“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研发自主可控核心芯片,夯实硬件基础;支持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先进操作系统创新中心、华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腾讯IDC数据中心、紫光云等项目建设,构筑软件生态。建成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先进计算领域两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集群品牌,推进信创产业集聚发展。

    2.培育国家级人工智能基础零部件集群

    借助产业集群聚集本地研发优势,推进智能科技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驱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提升滨海新区人工智能全供应和保障能力。开展工业机器人本体及智能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从底层入手打造完整的工业产业链。全力推进面向智能制造、无人系统等新兴领域的智能传感器研发及转化应用,积极发展低功耗、微型化的新型智能消费电子传感器,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品质生产。加强元器件材料、制造工艺和终端应用的产业链协同,提升智能传感器等基础元器件设计、加工制造、集成封装、计量检测等配套能力。

    (三)创新融合发展拓展人工智能综合应用示范场景

    1.拓展滨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应用示范

    按照双城发展格局,重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中心区。开发京津冀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机械装备、生物医药等行业标识解析示范应用,充分聚集各类工业企业形成创新主体,打造全国领先的区域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创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开展在城市交通管理、低空域应急救援、电力巡检等场景下的应用试验;开发无人机运行综合监管和数据分析系统及无人机适航审定技术研究,全力打造京津冀地区综合应用拓展的无人机试验区。积极遴选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实施智能制造重点企业培育计划,推动企业在航空航天、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滨海新区优势支柱产业的研发、生产、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智能化改造,树立智能制造典型标杆。

    2.拓展国际一流智慧港口应用示范

    统筹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与港口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提升港口智能化水平,建成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智慧港口”。支持天津港关港集疏运智慧平台建设,推广“船边直提、抵港直装”集疏业务新模式。打造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工程,以无人集卡作为水平运输工具,通过车路协同,实现集装箱码头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型。支持港口智能管控中心敏捷型数字孪生平台建设,通过对港口数据的有效汇聚和应用,初步完成港口信息枢纽功能,支撑天津港运营管理水平提升。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集装箱单证电子化应用场景,促进天津口岸贸易便利化。

    3.拓展国家级智慧城市样板应用示范

    突出滨海新区特色,构建城联网,深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打造能复制、实行、推广的“1+4+N”新型智慧城市体系,以智慧政务、智慧经济、智慧城市管理和智慧民生四大板块、N个智慧应用为重点,实现“大数据一张网”支撑决策、“大运营一条链”服务产业,“大平台一张网”惠及民生,带动和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形成全国典型示范。推动中新天津生态城实施“生态+智慧”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打造智慧城市标杆示范区。积极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推动智慧能源小镇、5G示范应用等项目建设。促进智慧城市与产业发展高度融合。

    4.拓展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示范

    持续深化智慧政务应用建设,优化简化服务事项流程,深化拓展网格中心作用,推动智慧滨海建设。新建政务帮办平台,围绕企业“办成一件事”的目标,创建优质高效政务营商环境。打造“滨海通办”场景化政务服务系统,依托智慧滨海和政务帮办平台,提供“专家+管家”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开发智慧司法系统,优化法律咨询、援助等法律服务,构建一站式为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及中小企业统一公共法律咨询、智能问答和分析等服务平台。开发智慧国资监管系统,提供智能监测、分析等服务,推进国资监管信息化、智能化。构建便民服务响应系统、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系统的互联互通,汇聚基层治理全周期全链条大数据资源,在海量存储、通用专用算力保障加持下,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水平。

    5.拓展人工智能在民生领域的应用示范

    面向民生品质改善需求,多领域建设实践应用场景,将惠民能力作为人工智能应用水平的重要风向标。打造智慧人社综合服务平台,开发智能预审、欠薪预警等场景,实现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建设智慧街镇平台,选取硬件基础较优的2-3个试点街镇,开展智慧社区管理、医养融合服务等模块建设。建立停车资源基础数据库及智慧停车系统,对新区现有的停车资源进行综合普查、入库,实现停车资源的登记、使用、监管、考核功能。筹建一个综合养老平台,进一步细化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建设“教育大脑”,以AI、大数据、5G服务为支撑,开发“智慧教育云中心”赋能“智慧教育应用体系”。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诊疗、医学影像智能识别、药物智能研发、智能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建设智慧医院。

    (四)实现要素共享打造人工智能政策创新试验田

    构建共建共赢的京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合作机制,形成核心研发在北京、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在天津(滨海)的协同发展格局。用足用好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大力推动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创新孵化,推进更深层次的投资贸易自由化改革。落实《关于天津市支持重点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试行)实施细则》,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建设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探索建立大数据交易机制和标准,开展数据产品及相关服务交易研究,鼓励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主体进行数据交易,为人工智能发展搭建平台。制定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政策,实施有利于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通过支持中小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加速企业智能化转型之路。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依托天津(滨海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工作专项领导小组,统筹部门协作和上下联动,建立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人工智能的重大项目的科学论证和决策执行,对先导区建设给予指导和服务。依托天津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人才)联盟、天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人才)联盟和天津信息安全产业集群的“2+1”联盟集群体系,构建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生态圈建设良好局面。

    二)人才保障

    大力引育人工智能领域人才,联合高校共建人工智能专业方向人才培养体系,为人工智能在基础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上的发展培养智力资源;借助“海河英才”行动计划、“鲲鹏计划”等人才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畅通高端人才“绿色通道”。

    (三)资金保障

    利用好中央、市级、区级专项资金和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产品研发、应用场景、平台建设等;依托信创产业基金、滨海产业发展基金投资的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母、子基金等,采用市场化运营机制管理,支持人工智能领域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人工智能项目。

    (四)宣传保障

    把握世界智能大会契机,宣传先导区建设成果,引导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天津市特别是滨海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进一步提升天津市和滨海新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组织人工智能供需对接活动及创新应用大赛、智能科技竞赛等形式多样的科创科普活动,推动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在新区广泛开展,全面提高全社会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