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发布日期: 2020-01-16 09:15      来源: 滨海时报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滨海时报记者 张文弟 报道

    近日,医械制造企业民康医疗正式对外宣布已完成1.5亿元的Pre-IPO轮投资,向着新的发展目标迈进。2019年,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内喜讯不断,康希诺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赛诺医疗获准科创板IPO注册,诺和诺德引进三条全自动化生成产线,凯莱英医药集团早期临床项目研发中心启动,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滨海新区正在成为我国生物医药领域新药创制成果最突出、产业集群优势最显著的地区。这是滨海新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交出的一张成绩单。

    自滨海新区成立行政区以来的10年间,滨海新区以智能制造为引领,以现代产业集群为基础,以发展集聚经济、开放经济、智能经济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前进。

    发展集聚经济

    产业示范基地引领发展

    积水成渊,聚沙成塔。产业集聚发展积蓄的合力,正在持续释放“聚变效应”。

    2011年8月,长城汽车天津生产基地投产;2016年5月, 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开工奠基;2018年8月,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建成投产;2019年3月,一汽丰田宣布TNGA新工厂在泰达落成……十年间,一汽丰田、一汽-大众、长城汽车三大整车企业“三足鼎立”稳健发展的产业格局在滨海新区形成,一汽-大众探岳、一汽丰田亚洲龙、长城F7等一批主打车型让全世界目光聚焦滨海新区。2019年,新区整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产业能级再获提升,铸就区域汽车产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白龙表示,经开区提出打造天津汽车城主战场的概念,对汽车产业未来发展作了比较大的展望。通过各方面优厚政策,大力扶持企业发展,让汽车企业更有信心。

    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滨海新区产业集聚发展的缩影。

    近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方面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09年7月份以来在全国开展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因集聚明显、特色鲜明、发展前景较好、综合实力较强,入选第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随后的几年间,天津滨海新区石油化工产业区、空港工业园区航空产业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区、天津临港经济区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天津滨海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基地、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园区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示范基地、中新天津生态城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基地陆续入选“国家队”。其中,石油化工、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被评为四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如今,8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已成为滨海新区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带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滨海新区不断提升产业层级,全力推动产业重构,战略重点向发展新兴产业转移,推动产业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航空航天、汽车及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8大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新区最大的发展优势,也是滨海新区人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的最大底气。一条条生产线、一个个产业集群、一处处产业园区,都是滨海新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路标。

    发展开放经济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拥有“北方之钻”美誉的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已于日前迎来了第一家进驻企业——康桥(天津)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这家由英国剑桥医学院有限公司投资创建的企业,将充分发挥剑桥生物医药校园资源和全球医疗知识生态系统优势,为泰达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中国经济规模最大、外向型程度最高、综合投资环境最优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汇聚,仅日资企业就有430余家,总投资额超过61亿美元。

    外资引入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随着天津自贸试验区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持续推进,海内外的资本、技术等要素迅速向这里汇聚。截至2019年11月,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新增外资企业2648家,实际利用外资94.77亿美元。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滨海新区始终坚持全球化视野,一方面与跨国公司同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吸引聚集全球资源;另一方面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发展,充分利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优势,鼓励龙头企业走出国门,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滨海新区开放型经济跑出加速度。2019年12月,由新区企业天津重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世界最大摩天轮“迪拜之眼”首批8件座舱从天津港装船启航发往阿联酋。滨海制造又一次在世界高端装备制造的舞台上大放光彩。

    发展智能经济 抢占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

    今年1月12日,新区企业深之蓝研发制造的“河豚”水下机器人登上了央视新闻频道,“滨海智造”再迎高光。过去一年,一飞智控、云圣智能、阿童木机器人、卡雷尔机器人等新区智能制造企业都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新区工业投资增长30%,占比达40%。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长3倍以上,计算机制造业增长25%。

    一条条机械手臂在自动化包装生产线上行云流水地作业,一辆辆AGV自动循迹小车依托物联网先进技术跑前跑后运送待装备件,一台台库卡机器人忙前忙后进行自动化作业……这就是新区智能工厂内颇具未来感和科技感的繁忙景象。

    “作为老品牌制造业企业,公司每年投在新设备上的资金在6000万元以上,目前许多工艺环节已经智能化。如最需要人力投入的码垛和包装环节实现了机器换人,不仅解放了劳动力,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天津市金桥焊材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在滨海新区的普遍落地和快速发展,以提升制造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为目的,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智能化生产方式应运而生。滨海新区已先后投入8亿元支持智能制造项目,并带动企业共同投入,先后建成了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力神电池、美克家居等12家国家级、市级智能工厂与数字车间,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十年间,为促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天津市、新区两级联动,密集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推动智能经济发展建设智能社会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总体行动计划》和智能制造等十个专项行动计划等110余项政策措施,密度、力度前所未有。

    《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显示,以滨海新区为主要承载区的天津在智能制造领域展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位列“2019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城市潜力榜”全球50强榜单第十名。同时,滨海新区加速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

    眼下,滨海新区正在积极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大力发展智能经济,抢占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

    随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2020年,新区将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世界一流产业创新中心建设。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thirdtitl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gxjadmin&Check_CheckDate=2020/1/16 9:22:01&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