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刹车!全球半导体市场四年来首次萎缩 |
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曾经“一芯难求”的全球半导体行业出现四年来的首次萎缩。近日,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宣布,2023年的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萎缩4.1%至5570亿美元。多家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也印证了半导体行业“凛冬将至”的趋势,Omdia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DRAM 销售额环比下滑29.8%;TrendForce早些时候预测,2023年全球服务器芯片的发货量下降2.8%。
市场的萎缩预示着此前极度火热的半导体市场开始进入“冷静期”。根据WSTS的数据,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增长了26.2%,今年春季,该机构预测2023年的市场增长率为5.1%,但8月下调至4.6%,此次发布的预测数据相较于上次又有大幅下降。“拖后腿”的主要是存储芯片,WSTS预计,存储芯片的市场规模将萎缩12.6%。日经中文网的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半导体存储器之一的DRAM正在降价,作为指标的DDR4型8GB产品11月的大宗交易价格比上月下跌12%。
这种衰退不仅体现在预测数据上,也体现在半导体企业的财务数据上。据日经中文网报道,存储器企业西部数据财报上出现96%的最终利润下降,三星电子的半导体部门营业利润下降49%,台积电将2022财年设备投资减少两成,英特尔2022年7—9月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20%……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表示,需求减少的影响超出预期,正在波及电子产品的整个供应链,宏观经济的走势难以预料,市场的前景也很严峻,英特尔将为更深的低谷做好准备,计划在2025年之前最多每年削减100亿美元成本。
分析认为,2023年半导体市场的萎缩比2019年市场出现负增长所产生的影响要更严重。由于半导体的制造需要数个月的周期,且在许多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因此半导体行业的需求被看作经济发展的先行指标,是全球经济的“体温计”,如果半导体行业发展放缓,释放的可能是全球经济衰退的信号,并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多重原因造成了全球半导体行业迅速“踩刹车”,但根本原因还是供需的不对称。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创,让需求端萎靡不振。一方面,个人终端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市场持续低迷。IDC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预计2022年出货量同比下跌9.1%;Counterpoint预计2023年上半年手机市场表现将继续低迷;Strategy Analytics称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创下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个人智能终端需求的放缓对半导体行业显然是不小的冲击。
另一方面,业绩恶化的IT巨头开始采取措施控制对数据中心的投资。据外媒报道,由于广告等收入来源急剧减少,运营数据中心的IT巨头业绩一蹶不振,微软、亚马逊等多家企业今年第三季度的设备投资额同比仅增长20%,与增长幅度超过30%的2021年相比增速明显放缓。设备投资的抑制也势必体现在对半导体的需求上。
与此同时,四年前的全球性“缺芯”浪潮让有条件的半导体企业想方设法增加产量,让没条件的企业创造条件也要“杀”入半导体行业,最终导致产能过剩的现状。此前,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供应链不稳定让半导体企业体会到切肤之痛,不惜代价增加库存。随后,在多国政府提供补贴、采用政策手段刺激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各半导体企业启动了大规模投资,半导体产能明显增加。在大量存货面前,大型厂商已开始抑制产量,美国美光科技宣布存储芯片整体减产两成,铠侠株式会社宣布NAND型存储芯片减产三成,“去库存”成为行业的共同目标。但由于这一目标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因此半导体价格的走低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不过,行业也不必过分悲观。WSTS的数据显示,从细分领域来看,模拟芯片、传感器和逻辑芯片的规模增速仍能保持两位数百分比。此外,下滑趋势也意味着半导体行业结束此前“芯荒”而导致的“囤货”和大量资本、企业“乱入”的不健康发展状态,从而进入供需逐渐均衡的自我调整阶段。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网站标识码:1201160057
联系方式:022-66707617